2008年8月6日

日本流行音樂

這是兩年前我寫的一篇關於日本流行文化的論文,我選擇了對深受亞洲青少年歡迎的的日本流行音樂作深入的研究。當時我翻閱了一本記載日本流行歌曲由演歌發展到九十年代末的歌詞集,發覺從歌詞上的演變已可以對日本流行音樂文化得到相當的理解,於是我朝著這個方向研究,教授看了後很滿意的,有興趣不妨看一下。


Taken at Doutonbori, Osaka, Japan

題目:日本流行音樂遭受外來文化衝擊下,還能夠保留本土的特色嗎?

日本流行音樂泛指日本的主流音樂,用以區別傳統的民歌及演歌。它的種類繁多,包括搖滾音樂(Rock) 、Hip Hop、新時代音樂(New Age) 、節奏怨曲(R&B)等。日本流行音樂雖然深受本地及亞洲地區歡迎,但它正遭受各種衝擊,以下從歌詞、音樂風格及韓流三方面分析。

歌詞是歌曲的靈魂,如果歌詞配合不當,或者用詞膚淺、無意義,無論旋律多優美的歌曲都會被白白糟蹋。年青一代比較著眼於音樂的曲調,無論甚麼語言他們都會聽,不過據一項針對香港及泰國青少年的調查發現,近七成年青人比較喜歡他們熟識語言的流行曲,因為聽歌的時候容易把自己的感情投入歌曲裡面的世界。

上世紀七零年代末,日本歌曲逐漸開始出現英文歌詞,這些歌詞通常在全篇歌詞中出現一兩句,不斷重覆,且沒有特別意思。用意主要是令歌曲變得別具一格,因為日本人認為英文很有型格。踏入八十年代,英文歌詞由短句發展成完整的句子,但內容上這些英文歌詞都是沒有需要的。在一些複雜的音樂旋律中經常出現英文歌詞,因為英文比片假名較易填補那些位置,而且英文歌詞可有助加強樂曲的節奏感,英文歌詞有被濫用的跡象。以W-inds的歌曲《Pieces》為例,歌詞內夾雜著日文和英文,其中一句「3分の2 使った My宇宙」,單憑聆聽很難聽懂「My」這個字;另外,《Pieces》中亦存在不少沒有意思的英文。

日本歌手或樂隊嘗試開闢更大的亞洲市場,因而推出不少用完全用英文編寫歌詞的流行曲,但由於日本的英文水平是亞洲國家幾乎最低的一個,日本人把英文視作外來語,用日文的平假名唱出來,結果日本人不大明白英文的歌詞,外國人亦難以聽懂那些和式英語,因此招致失敗,樂隊The Summer Drive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除了英語,日本音樂亦有推出其他語言的歌曲,例如中文,不過基於發音上不太正確,市場亦難以拓展。

除了歌詞上的問題,日本流行音樂的風格亦受著歐美的音樂衝擊。它由八九十年代開始發展成現今多樣化的音樂文化,可追溯到二次大戰時代。當時日本從美國引入大量新的樂器,亦向美國學習了多種新音樂風格,如曼波(mambo) 、藍調(blues) 、鄉村音樂(country music)等。五十年代期間,搖滾音樂(Rock)傳入日本,有日本的演奏家索性用美國搖滾樂的原曲編上日文歌詞,也有日本的演奏家嘗試創作新曲,但仍未塑造出自己的風格,只靠少數演奏家把日本的傳統音樂和搖滾樂結合起來。到了近年,由歐美傳入日本的R&B 及Hip Hop 等音樂文化迅速成為日本流行音樂的熱潮,給日本的音樂帶來新的衝擊。

日本流行音樂之所以受大眾歡迎,而且迅速傳遍亞洲,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電視劇的帶動。日劇深受大眾歡迎,不少日劇的主題曲亦因此大受歡迎。近年,亞洲地區開始掀起韓流,大幅削弱日劇的受歡迎程度。韓劇的主題曲亦順理成章成為亞洲地區的熱播。另外,二零零二年日韓主辦的世界盃間接令日本及韓國的流行音樂得以交流,不少韓國流行歌手打入日本市場,反應亦相當熱烈,例子包括BoA、Rain,日本流行音樂因此受到很大的衝擊。

日本流行音樂面對以上各種衝擊,如何能夠保留自己的獨特之處?

先談歌詞,日本人的英語發音不太正確,如果那些英語既不易被日本人理解,亦不被外國人接受,倒不如減少用英文。日本創作的歌曲純粹配上日文歌詞不是更合適嗎?刻意加入的英文歌詞未必令歌曲變得更好,可能有反效果。近年,有些日本流行歌曲創造了一些新的日文語言,包括一些年青人常用語,雖然有人會認為它破壞了日本的正式語文,畢竟這種潮流是由本土產生的,這種新文化或會成為日本流行音樂一個新的特色。

日本流行音樂的風格雖然受到歐美音樂的衝擊,但有一些音樂創作者仍努力將日本傳統音樂的元素加入新一代音樂之中。Rikky主唱的歌曲《Suteki Da Ne》,由植松伸夫(Nobuo Uematsu)作曲, 是Final Fantasy X 的主題曲。這首歌只用日文歌詞,並加入了古典的日本音樂元素,有日本的島歌(shima uta)的味道,組合起來優美動聽,歌曲亦很受歡迎,證明大家都很接受這一類音樂。

日本的傳統樂器越來越少見,例如箏(Koto)、尺八(Shakuhachi)、三昧線(Shamisen),被美國引進日本的樂器淘汰。唯少數音樂創作者嘗試將那些樂器注入流行歌曲之中,就如中國、香港近年成功掀起中樂的熱潮,女子十二樂坊、芳華十八大受歡迎,可見日本傳統音樂也很有可能掀起一個新的熱潮。Rin'是三位日本東京女性團體,她們跟一般流行歌手不同,因為她們愛玩比較民族化的樂器。她們用箏、十七絃、楝琶、三絃、尺八等日本傳統樂器來演奏出現代音樂,這種富藝術及時代感的音樂風格在日本形成了新的流行趨勢,對帶動日本獨特的音樂文化很有幫助。

雖然Hip Hop、R&B等音樂風格都由美國傳入日本,但這並不代表日本的文化因此而消失。以日本的Hip Hop為例,歌曲有自己一套特色,有Rap的形式採用日本詩的形式,如三行俳句詩(Haiku) 、日本三十一音節詩體(Tanka)。內容主要圍繞日本的日常生活,如日本的教育改革,不像美國的Hip Hop以描述青少年生活為主。日本的Hip Hop比較著重音樂結構,相反美國的較著重文字傳遞的信息。說日本套用人家的作風未免太過份,如果說是Hip Hop、R&B等風格激發日本新風格的音樂創作會比較適合。

日本搖滾音樂(J-Rock)亦被指跟從美國的搖滾音樂。J-Rock跟美國的Rock一個很大的分別是美國搖滾樂絕大部分是重搖滾,而J-Rock的風格變化很大。以搖滾樂隊Orange Range為例,他們創作的音樂揉合了搖滾樂、Hip Hop、電子音樂,而且題材特別,透過自然現象或風景作為主題,如日出、下雨、白雪。《*Asterisk》一曲用星號代表星星,以銀河、月亮、星光等構成一首搖滾樂曲,從中帶出一些人生及愛情哲理,比美國的Rock有創意得多。此外,J-Rock最大的特色是由它衍生出來的視覺系(Visual Kei) 。L’Arc~en~Ciel及Glay是典型的視覺系組合,他們表現的除了音樂之外,更重要的是視覺上的效果。他們會穿上奇特的服飾,加上化妝,造成誇張的打扮。J-Rock還有一個特色,就是每每在強勁的節拍之後出現較柔和的民謠風格音樂(Ballad),Glay的《However》中,強勁跟柔情的音樂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突顯出歌者情緒激昂後的一種感性的表露。

日本流行音樂受語言局限,一直難以打入國際市場。新時代音樂(New Age)這種純音樂的演繹撇除了語言障礙,給日本開闢出一條新道路。著名小提琴家Midori在歌曲中運用日本的傳統樂器,如十三弦古箏(Koto) 、尺(Shaku)。可見日本流行音樂沒有直接將西方流行音樂套在自己的音樂上,在西方的音樂衝擊下,日本流行音樂反而有更大的創造空間。

日本的流行音樂不應被潮流牽著走,反而應該積極推動本土的音樂文化。傳播媒介擔任一個重要的角色,推介一些具獨特日本風格的歌曲,亦可透過電視的音樂流行榜讓更多人留意這些音樂,絕不能埋沒一些真正有本地創作特色及有欣賞價值的歌曲。

於日本形成韓流對日本流行音樂未必一定造成負面的影響,只要音樂創作人堅持自己的作風,突出本地音樂文化的優點,日本流行音樂依然能在本土甚至亞洲站穩腳步。據多項關於日本及韓國流行音樂網上調查發現,約八成人會選擇日本流行音樂,只有少數會主動聽韓國流行音樂。日本的最大優勢在於它的音樂比較高質素。透過與韓國流行音樂交流,可能會有新的風格產生,對自己的音樂也有莫大的裨益。日本切忌輕視韓國的潛力,否則韓國流行歌手便越來越有機會主導日本及亞洲市場,到時將會不敵「哈韓」熱潮。

總括而言,日本流行音樂相當有質素,類型亦很廣泛。從以上的分析可見日本流行音樂沒有盲從美國的流行音樂來創作。日本流行音樂受西方影響後經自己的重新思索、改造後而創造出獨有的一套文化。亞洲地區一直都以日本流行音樂為潮流之首,青少年對日本流行音樂的熱愛遠多於美國流行音樂,日本流行音樂仍有一定的發展空間。只要日本人重視自己的音樂文化產業,日本獨有的音樂文化才不輕易流失,而且越富本土色彩。